當俄羅斯發生非洲豬瘟時,意味著中國發生非洲豬瘟只是時間問題了;當中國流行非洲豬瘟時,亞洲絕大多數國家恐怕也是難以幸免了,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雖然非洲豬瘟不是通過空氣傳播的,但它流行的速度還是遠遠超出眾人想象。由于非洲豬瘟病毒強的殺傷力和“防不勝防”的攻擊力,幾乎不到一年時間,就徹底攻陷了我們眾志成城筑起的一道道防線,讓拒敵于國門之外的策略成為空想。我們不得不承認養豬業進入“非瘟時代”!并且這個時代將伴隨我們很長時間,非洲豬瘟不但徹底顛覆了許多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原則和模式,還根本性地改變行業的發展軌跡,加快行業進步和整合,客觀上極大促進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并且影響到與之相關的畜牧養殖和食品加工業的格局與進程。具體分析,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非洲豬瘟的爆發徹底改變了
人們對待疫病防控的態度
中國養豬業的歷史悠久,自古就有“豬糧安天下”的說法,更有“窮養豬,富讀書”的傳統觀念。即便現在,在評價物價變化的指數中,豬肉的價格也是肉類的代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發展進化的過程中,養豬業雖然歷經磨難,但是人們似乎總是“癡心不改”:疏于防疫,重在治療;貪于規模,輕在管理;賭于行情,敗在水平;敢于負債,斷在現金;陷于環保,失在疫病。
五大頑疾揮之不去,危害之深,痛心疾首。然而,當非洲豬瘟到來后,所有人不再敢于“游戲豬業”了!殘酷的現實讓人們警醒,非洲豬瘟大小通吃,毫不留情,清場無數,并且復養成功艱難。這不僅再一次驗證了古語:“家財萬貫,帶毛不算!”還讓人們真正體會到疫病防控才是從事養豬業的第 一要務!傳統養殖戶那種“有免疫,無防疫”的粗暴做法,在非洲豬瘟面前少有幸免,除非你的豬場具有良好的天然屏障,否則必然是防不勝防。
“非瘟時代”,防疫第 一的理念必將深刻根植于每一位養殖者的心中,刻骨銘心,無需說教,都是心領神會,自然而然。
同時,由于人們對非洲豬瘟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視,必然會實現對其他疫病更加有效的控制,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豬病的防控水平會得到一個根本性的提高;隨著非洲豬瘟有效的控制,許多疫病已經無足輕重了,長期來看我們有可能是因禍得福了。
02
非洲豬瘟徹底改變了養豬業的布局和結構
幸好“南豬北養”剛剛推行不久就爆發了非洲豬瘟,使糾錯成本大大降低,減少了一大批雄心勃勃的大集團盲目擴張造成的損失,也使國家決策部門及時發現了危機,做出了必要的調整。
借鑒禽流感(甲型H7N9流感)發生后蛋禽業變化的經驗,在中國非洲豬瘟的流行會像禽流感一樣長期難以根除,必然會使養豬業的結構發生兩個重大調整:
2.1 由集中趨于分散,適度規模發展
禽流感發生前,河北、河南、山東、遼寧、江蘇、湖北等八大省份占據了養殖總量的80%以上,現在在總產量提升的情況下,這些地區的養殖量都下降了許多,相反,過去養殖量少的地區快速發展起來了。并且在規模方面,小散戶基本退出了,生存下來的都是中小型家庭農場和一部分超大型養殖場。非洲豬瘟的發生也會使養豬業分布相對分散化和豬場規模化,傳統養殖密集區由于成為了疫病重災區,在疫苗免疫沒有成功之前,大規模復養基本上不大可能,恢復正常生產量是不現實的,養殖量大幅度下降在所難免。尤其是總量大、個體規模小、豬舍條件差的地區,大批散戶退出是理智和明智的選擇。
建在疫病防控能力弱的地區,并且不具備改造成符合新的養殖條件的種豬場,至少應該考慮能否繼續飼養種豬和自繁自養;超大型原種場為了保種,有必要進行分開飼養;超大型養殖場,有必要分區隔斷,化整為零,調整批次化生產;大集團密集化大規模的小區放養模式,是否應該適度控制規模?過去養豬多的地區養殖量必然下降。養豬少的地區會成為新產能優先的選擇。
非洲豬瘟改變了前兩年過熱的“效率第 一,成本為王”的經營管理理念,回歸到了生產管理“安全第 一”的原點之上,這是一種進步。
2.2 專業化分工,產業化運營
基于“防非”和經營管理統籌兼顧的需要,分段式、專業化、規模化飼養將成為新的趨勢。這樣切斷了種豬場被傳染的機會,又使得每一個階段的管理變得專業、簡單,從而高效、低成本,并且風險控制難度降低。目前商品蛋雞的飼養方式就是好的證明,由以往的從雛雞養起轉變為直接從專業的青年雞場引進預產期蛋雞,只養產蛋雞,徹底解決了產蛋雞與育成雞交叉循環飼養,老雞污染新雞,后備雞難養的問題,不但使工作變得輕松簡潔,養殖規模也得到提高,再加上生產水平的提升,效益更好了。今后,養豬人也會在趨利避害的心理引導下,走向專業化分工,產業化運營的方向。
03
育種工作優勝劣汰
趨于簡單明了
目前中國養豬業處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期,反觀比養豬業發展更好的家禽業,無論是蛋雞,還是肉雞、肉鴨,品種都簡單明了許多,這樣的結果使得它們這些年的進步要遠遠快于養豬業。
這次非洲豬瘟的流行,客觀上會促進養豬品種的整合,尤其是養豬大集團,它們是不會允許內部長期“百花齊放”的,都知道那意味著什么。當中國的養豬業“從運豬進化到運肉,從殺白條到分割肉”,意味著里程碑式的變革開始了,消費者對安全美味及可追溯性肉品的需求會主導育種工作的方向。標準有了,一切都會變得簡單!
筆者認為:未來10年,將是豬品種整合的10年。豬業魚龍混雜的局面將得到很大的改善,育肥豬、仔豬質量之間的差異將會大大縮小。
04
豬舍建設被充分重視
并且走向專業化
本來豬場的設計與建造應該是具有戰略高度的問題,因為養不同品系的豬所需要的環境與設施條件是不同的。但是在粗放飼養管理時代,這樣極其重要的問題卻被普遍忽略了,大同小異的邏輯本能地屏蔽了這方面對養豬生產的影響,人們關心的重點根本就不在這里。當生產水平越來越成為能否賺錢的關鍵點時,并且環保和疫病防控越來越被高度重視之后,豬場的設計與建造成為了養好豬的先決條件。人們越來越發現飼養不同品種豬之間差異化的需求,以及豬不同生長階段對設備的要求。當養豬進入到信息化、數據化乃至智能化管理時代之后,這個問題更加成為必須重視和優先解決的問題。
一個不爭的事實:每頭豬的投資成本大大提高了!非洲豬瘟使得養豬業成為了高風險高回報的業務。為了控制風險,在硬件方面的投資自然是越來越多,隨著精益化管理和消費者引導養豬業方向的逐漸實現,專業化的設計和建造就是必然。另外,養豬規模會得到有效控制,工業化生產、自動化設備、智能化管理成為趨勢,盡量減少人的使用數量,提高人的專業水平,徹底告別養殖場員工嚴重老齡化、低學歷化的惡性循環的現狀,使疫病防控的難點從“人員的流動和接觸點的傳染”,轉變為“小環境的營造”。
05
建立養殖場內部的化驗室
對疫病進行檢測與針對性防控和治療
目前絕大多數養豬場沒有規范化的化驗室,無法開展針對性的抗體檢測、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難以做出切實有效的免疫程序,也無法及時準確地發現疫病,將之消滅在初期階段,這會給養殖場造成巨大的損失。隨著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疫病危害的加大,成立自己的化驗室必將成為防控疫病重要的手段之一。
有了化驗室才能及時有效監控豬場內外可能存在的風險,對消毒和防治效果有一個準確的評價,對豬場疫病的凈化和根除有根本性的指導作用,對疫苗的選擇使用和使用方式及結果做到真正的把控。化驗室的建設投資成本并不高,維護費用也不高,只是必須有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
06
物流環節被高度重視
專業化的運輸車被廣泛應用
非洲豬瘟的傳播方式使人們的經營方式由各自為戰,轉變為必須為自己和客戶的安全負責。而集團化的發展和產業化的運營,使得運輸環節成為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關鍵點。不論是飼料運輸車、仔豬運輸車,還是收豬車、豬肉冷鏈運輸車,都必然走向規范化和專業化。人們不敢為了節約成本而玩火自焚,沒有人敢于鋌而走險。政府相關部門也會加大監管整治力度,由此使得非洲豬瘟的控制進一步朝著可控的狀態發展。
07
屠宰加工業迎來巨大挑戰
轉型升級和上下游結合成為新趨勢
在非洲豬瘟發生之前,生豬屠宰加工業有小作坊式的工廠,不但私屠亂宰嚴重,而且注水肉、死豬肉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環保條件絕大多數比較差,規模化的企業由于成本原因難以生存,使得整個產業鏈難以被打通,形成了豬產業相對來說各自為戰的局面,嚴重影響了行業的整合提高和健康持續發展的進程。
環保的升溫,加上非洲豬瘟的出現,政府重拳出擊,大力整治這一頑疾和痼疾,否則非洲豬瘟的防控就是一句笑談,因為屠宰加工和運輸環節對我國非洲豬瘟流行造成的沖擊和影響甚于其他任何一個因素。冷庫里的豬肉如果含有病毒,就好比如一個個“定時炸彈”隨時可以引爆一個地區的流行,并且防不勝防。現在政府出臺屠宰場的檢疫方案是及時雨,必將成為投機倒把沒有道德底線的人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希望從此拉開徹底規范和整治屠宰加工業的大幕。
非洲豬瘟的出現,也使大力發展養豬業的大集團深刻認識到自己沒有屠宰場的弊端,都躍躍欲試進軍屠宰加工業,但是個個都是談“非”色變。所以此時政府的態度必將左右屠宰加工業的走勢,并且真正打通從養殖端到消費端的“任督二脈”,使產業鏈的發展回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
讓我們拭目以待行業的變革!
從運豬到送肉,從批發白條到賣分割肉,從冷鮮肉到調理品再到熟食品,一場由屠宰加工業引發的消費革命正蓬勃而來,由此帶動的整個養豬業的升級呼之欲出,不可阻擋!
08
非洲豬瘟會成為階段性常態
人們將逐漸懂得如何與之相處
非洲豬瘟在全國普遍存在恐怕會逐漸成為事實,非洲豬瘟防控的重點從“眾志成城,拒敵于防區之外”轉變為“化整為零,堅壁清野”養豬業系統防控能力的缺失,使得“控瘟”難以快速生效,無法效仿“非典”殲滅戰的成功案例。但是非洲豬瘟的傳播特點還是給了我們重新構建防御體系的時間,再加上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差異化顯著,也給了我們操作的空間。現在非洲豬瘟頗像當年的日寇,在攻城拔寨之后受阻于湖南、四川一帶,可是非洲豬瘟不會主動投降,只會主動變種來適應變化的環境。所以,我們需要論持久戰的思想,更需要具有彈性與韌性的防控策略,不屈不撓,隨機應變,與時俱進,殊死搏斗。筆者堅信非洲豬瘟是可以被控制住的,只要我們不失去信心,它至少會像禽流感病毒一樣,病毒弱化,風險降低,危害減輕,完全可控。
非洲豬瘟不期而至,打亂了養豬業的發展格局和步伐,讓我們付出了幾乎難以承受的代價去打一場“艱難的戰役”。非洲豬瘟的發生促使行業不得不做出許多重大改變,不過被改變的都是節點與節奏,沒有改變主旋律。
養豬業的發展方向和基本規律仍然按照它應有的方式存在和演變。非洲豬瘟像眾多疫病一樣,只不過是豬業大舞臺上的一個跳梁小丑,用一種滑稽的演出刺激了我們并不粗壯的神經,然后與之一起上演一場精彩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