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區放養部HRBP兼營業中心負責人 馮雪
信念的力量
2017年7月,歷經5年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習,張鵬邁著鏗鏘的步伐走出吉林大學的校門。對他而言,選擇生豬養殖是一個篤信又自然的過程,沒有糾結與彷徨。他的同學,有繼續考研的、出國深造的、考公務員的,有轉行做互聯網和教培的,選擇在畜牧行業工作的比例不超過同學人數的10%,可謂鳳毛麟角。盡管養殖工作又苦又累,身上總帶著揮不去的難聞氣味,每天奔波在養殖場與動物待在一起,工作環境極為閉塞,他還是堅持內心的信念,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生豬養殖。畢業后,他先是在種豬場工作了一年,積累一定現場養殖經驗后進入放養行業。
他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走上一條更為難行的路。他從業的經歷也證實了他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雖人各有志,但這種信念感是可以共通的,成了張鵬生活中的動力和追求。這種信念感或許不會呈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但卻永遠是生活的底色。它解答了“我們終要去哪里”,讓每個人前行時多了些堅定,少了些迷茫。
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2020年8月,張鵬在同學趙倫凱(現擔任放養一部遼西服務部副經理)的推薦下加盟遼寧區生豬放養一部,成為第二位放養管理員。當時公司剛成立不久,人手緊張,在最忙的時候他同時管理著8個養戶,需要處理的事情特別繁雜,配送物資、監督洗消、技術指導、巡欄檢查,整月無休,他一門心思都撲在養殖場,身體和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導致暴瘦近20斤。直到現在,他仍被稱為每月拜訪養戶次數最多的服務部主任。
他說,在禾豐,領導的風格是行勝于言,有負責任的管理團隊和優質的平臺資源,又有業務績效管理全流程跟蹤加持,這將有力地支撐他去追逐自己理想的事業。在這里,他更加堅定了信念與選擇,收獲了一路有人同行的幸福,他要走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
2022年3月末疫情管控,遼寧省內各地陸續封城,張鵬蹲守新民鎮政府為送料車辦理通行證,每個部門介紹信的模板和內容都不一致,他不厭其煩地與我溝通修改,道盡了千恩萬謝、跑遍了各層級部門,歷盡艱難最終辦理完成。然沈陽至新民養戶僅需2小時路程,車輛在駛入新民后依次在四個檢查點被層層攔截,張鵬每經過一個卡控點都要辦理手續,測溫、行程碼、健康碼、24小時核酸證明、出示介紹信、通行證……經過10小時跋涉,在當晚21點他護送的飼料車終于到達,養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疫情期間,他從未離開過市場,哪個養殖戶有緊急事件需要處理,他隨叫隨到。有時連睡覺的地方都找不到,就在車里將就一晚。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禾豐人的責任與擔當。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023年3月,我和放養HR韓會巖與張鵬、徐子博去市場走訪一位已經出欄正在改造的養戶,養殖場位于撫順的一個山腳。一路青山碧水景色秀美,我禁不住羨慕他們每天馳騁在廣闊的天地是多么自由自在。到達后養戶十分熟絡地接待我們,對待張鵬更像老朋友一樣親切。
我們進入豬舍幾次,檢查改造后的項目,然后在場區的裝豬口、大門口、化糞池、外圍墻等處反復勘察了五、六遍。東北的春天風很大,一上午都站在戶外,灰塵細沙刮進眼睛弄得我一直迷眼流淚。當下午回到公司時,我的雙眼已經腫得像核桃一般。同事打趣我是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站在鏡子前,我暗想那曾被詩情畫意了的春風竟有如此威力,如果不是親身體驗,怎知每天在戶外都要被風吹浪打一番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而此時,張鵬又帶著管理員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個養戶。
歲月靜好安然,人間煙火暖心。在守護健康養殖的路上,總有他們為之奮斗的身影。無論風和日麗亦或狂風驟雨,總是能看見他們奮戰在一線,用心服務養戶,守護養殖安全。
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出發,晚上七、八點鐘返程是他們的工作常態。豬群突發疾病,無論身處哪里都要第一時間奔赴養殖場;銷售時,協調業務、財務,養戶現場出豬到凌晨又有何妨?在放養部,有太多員工與張鵬一樣,他們沒有燦爛的榮耀與高光,唯有堅守、信念與平常。從走出校園到選擇放養,從逐漸積淀到不忘遠望,養殖是一份需要敏感細心與高度責任感的工作。在公司與養戶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更要肩負起養戶對禾豐的信任。
2023年行將過半,行情低迷、疫病流行,伙伴們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惟其平凡,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或許他們沒有什么熱血又壯闊的勵志故事,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事業與生活的無限熱望。